“桂花拿鐵”與“大蒜咖啡去九宮格”的不謀而合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一杯香濃的拿鐵,遇上質樸的稻田,會擦出什么火花?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一群有想法的“鄉村追夢人”給出了答案。他們用咖啡當橋梁,巧妙地把都市人熟悉的東西帶進鄉村,讓田園和產業都“活”了起來。

在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一座由閑置村舍改造的“村上村宿咖啡屋”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這里的招牌,是別具一格的“桂花拿鐵”。

它的主理人是前IT從業者晏小強。幾年前,他被岷江村的寧靜吸引,卻也為當地花木產業萎縮、村莊“空心化”而憂心。創業之分享初,他拿出10萬元交作保證金以示決心,最終獲得村民信任,才有了如今的咖啡屋。

他堅信,鄉村是生動多彩的,缺的只是一個被看見的窗口。這杯“桂花拿鐵”,就是他找到的窗口。它巧妙地將本地桂花文化與都市消費習慣相連,迅速在社教學場地交媒體上引爆,為村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人氣。

咖啡屋的成功,證明了晏小強的思路:一個對路的文化消費點,真能激活整個村子。以它為起點,岷江村深挖桂花價值,開發出桂花糕、桂花酒等19種特色產品,一年能賣10多萬元,還九宮格和大品牌搞起了“聯名款”。曾經冷清的村子,現在游客不斷,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下一步,晏小強計劃開發“智游壽安”App,整九宮格合當地資源,方便游客預訂,同時幫助村民對接需求。他滿懷信心地說:“我們致力于打造‘云生態’,讓鄉村消費成為都市人的新選擇。”

如果說桂花拿鐵是巧妙融合,那萬春鎮高山村的“大蒜咖啡”就是更大膽的嘗試了。主理人戴超是“北漂返蓉”的金融青年,依托當地盛產的大蒜,聯合農業產業園,將這一風味獨特的飲品打造成了高山村的新IP。

但戴超的“野心”不止于一杯咖啡。他真正想“泡”出來的,是一個能持續給鄉村“造血”的創業環境。他成立了“成都榜樣青年社區”,發起“鄉村主理人陪跑計劃”。這里不只是共享辦公室,更像是鄉村創業者的“孵化器”。

戴超搞的是“陪跑式孵化”。他把想為鄉村做點事的創業者聚到一起,用平臺資源和創業思維,幫他們把個人能力變共享會議室成能賺錢的項目。最終,平臺通過入股,幫這些“能人”成立自己的公司,一起盤活村里閑置的資源。他希望用這種模式,真正時租會議喚醒鄉村的價值,培養出更多能獨當一面的新一代鄉村建設者。

溫江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石秀蓉說,從晏小強到戴超,溫江這片土地上正聚集起越來越多的“鄉村追夢人”。他們被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寶貴人才,背后是當地政府“把最好的禮遇給優秀的青年人”的誠意與支持。如今,溫江區已擁有82時租場地2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并建立了完善的培育和服務體系。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