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臺賬、建平臺、重監管,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三資”更透明 群眾更放心
“‘三資’清理不僅可以解決村莊穩不穩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富不富的問題。”近日,在山東省青島膠州市膠北街道楊戈莊村,該街道經管審計中心負責人付海濱向記者介紹,楊戈莊村通過規范“三資”管理,不僅合同厘清了,債務還上了,而且民心穩了,風氣正了,村莊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
近年來,膠州市通過摸清集體底數、完善管理制度、優化交易體系、強化民主監督等措施,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形成了資金、資產、資源樣樣有人管,監督、管理、規范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有力保障了群眾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
摸清集體底數
完善管理制度
楊戈莊村位于膠北街道東南方向,屬于典型的城邊村,村莊內企業占地較多,地理位置優越。但過去一段時間,村“兩委”班子戰斗力較弱,工作推進受影響,村集體收入來源單一,僅能維持村莊日常運轉,村莊負債較多,干群關系緊張。
2016年,村“兩委”換屆后,各項工作逐步有了改善,但“三資”問題一直困擾著干部和群眾。“不少地塊都是本村村民在承包,但由于大伙簽訂合同的背景不一樣,價格也存在差異,群眾之間又有攀比心理,所以工作一直很難推進。”楊戈莊村黨支部書記別德宏介紹,“一旦開展‘三資’清查,就要推翻很多過去已經簽好的合同,涉及到小樹屋村里很多企業、工廠的資金問題,要讓商戶和村民都接受、配合,的確很不容易。”
近兩年,借著市級、街道各項“三資”清查活動的契機,楊戈莊村多次召開議事會,討論制定了“三資”清查方案,并成立了“三資”清理工作小組。
“就先從我家的大棚開始測量吧,這是一項為村為民的好政策,我來作個表率,只要咱們的工作保障公平公正,有序推進……”在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黨員紀永春不僅第一個接受實地測量,第一個重新簽署合同、繳納承包費,還主動加入村里的“三資”清理工作小組,負責土地測繪工作。
為確保公正公開,楊戈莊村采取實地測量的方式,邀請企業方、測量方、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多方同時在場進行土地測量,測量結果需要得到多方認可,在公示無異議后才能生效。這種多方在場、實時參與的方式,不僅給村里省下了10余萬元的土地集中測量費用,而且保障了“三資”清理工作推進的公開、公平、公正,更好地維護了企業和村民的權益。
像紀永春一樣,村“兩委”干部與全村54名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支持“三資”清理工作。在他們的影響下,原本心存疑慮的村民逐漸轉變態度,紛紛配合入戶進企實地測量,捋順合同、債權債務、企業租賃合同后續簽訂和改簽等工作,加快“三資”清理的有序推進。
自2022年開展黨建統領城鄉資源共享行動以來,膠州市摸清集體資產資源閑置、被侵占、霸占、亂占、無償使用的底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清理盤活。截至目前,累計清收各類閑置或被侵占的機動地、集體建設用地、四荒水面等10769畝,盤活15167畝,增收2832萬元。摸排合同35194份,規范問題合同10344份,清收債權6418筆,金額共計6840萬元。在全市開展的集體資產資源清理大起底行動中,已建立“一圖一臺賬”的村莊有471個。
在動態清查農村集體“三資”底數的同時,膠州市也不斷完善相應的“三資”管理制度。
膠州市規定,在堅持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財務1對1教學審批權不變和會計核算主體不變的前提下,在各鄉鎮(街道)設立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統一管理村里的賬目,實行農村財務現金、賬本、憑證“三代管”。村集體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與鎮級業務部門簽訂協議書,將村級財務委托鎮級代管,村級實行報賬員制度。
鄉鎮(街道)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審接員實行劃片包村,每月按固家教場地定審接日到所包村莊現場審查接賬,召開經濟合作社監事會會議,村集體成員代表、報賬員列席會議。審接完成后填寫“審接工作記錄”,由經濟合作社監事會成員簽字后存檔。同時,撤銷各村原先在銀行開設的賬戶,由鄉鎮(街道)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統一在銀行為各村開設賬戶,在銀行留存村級和代理中心雙方印鑒,實行雙向監控,保證村集體資金的安全。
依托“銀農直聯”網絡監管平臺,農村集體資金實行線上申請、查詢、審批、轉賬匯款、電子對賬、動態監管,實現了全過程留痕閉環管理,切實解決村集體現金交易不易被監管而出現截留、吃回扣等現象。在實行“一村一賬戶”的基礎上,將所有村級銀行賬戶納入“銀農直聯”網絡監管平臺,做到干部不經錢、會計不見鈔。
優化交易體系
促進保值增收
最近,三里河街道法家塋村的海大夜市成了當地居民的熱門打卡地。每當夜幕降臨,人們匯聚在此,不僅可以品嘗近百種特色美食,還能觀看璀璨奪目的燈光秀和精妙絕倫的演出。
然而2023年8月以前,這里還堆滿了建筑廢料、生活垃圾等,一到下雨天便污水橫流。短短一年時間,這里何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記者了解到,法家塋村位于膠州市的城鄉接合部,這片占地3000平方米的建設用地原本是一個車間。前兩年在建設開發的過程中被當作施工現場使用,后來逐漸演變成垃圾場。
2023年,在“三資”清查的過程中,這片荒地成為鎮村干部關注的重點。于是,鎮村干部多次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廣泛征集干部和群眾的意見。“隔壁劉家村的夜市搞得挺紅火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搞?”“對啊,占著周邊學校人流量大的優勢,我們得好好利用啊。”……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法家塋村“兩委”決定借助企業力量發展夜市。在各方的支持下,法家塋村前后花費20多萬元,將該地塊平整硬化,并將相關配套設施完善好。
三里河街道辦事處經管審計中心負責人常慎杰得知消息后,迅速將情況匯報給膠州市農業農村局,并協助村“兩委”將招標信息發布在膠州市農村瑜伽教室產權交易平臺上。
“在招標過程中,我們的招標受到了幾家企業的競價角逐,價高者得。最終與企業簽訂的合同中土地租金是一年26萬元,超過了我們最初的預期。”法家塋村黨支部書記李寶仁介紹,“從申請報名到與企業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前后也就半個多月時間。”
“村里的這筆交易做得好,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為村民提供了小吃攤位經營、衛生清潔等崗位,更提升了村里的人氣。”53歲的海大夜市清潔團隊負責人楊永秀說,除了退休工資,她現在每月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
2014年,膠州市建成山東省首家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多年來,該市積極探索市、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在市級成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鎮街設分中心,在811個村莊設信息點。同時,膠州市不斷創新交易品種及服務方式,規范交易程序,完善市場監管,促進農村產權公開、公平、有序進行。
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和農村資源要素活力釋放,2023年,膠州市又對農村產權交易系統進行了升級。目前,全部交易項目采取網絡競價模式,通過公開、透明、規范的形式在產權交易平臺上公開競價、網上報名、陽光交易,為農村集體資產增收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
膠州市農業農村局產權交易科負責人張明介紹,自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運行以來至2訪談024年7月底,全市平臺流轉交易共計8337宗。其中,各類土地流轉交易5016宗,流轉土地面積約85694畝;林權交易227宗,實物資產交易3094宗。這些交易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增加收入1.56億元,部分交易項目溢價高達4~5倍。
強化民主監督
全程公開透明
李哥莊鎮位于膠州市東北部,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制帽之鄉”,在這個12萬人口的小鎮,30%的人從事著與制帽相關的行業,全球1/3的棒球帽出自這里。2023年,李哥莊鎮整合原有的制帽、假發、首飾“舊三美”產業基礎,正式提出打造以醫美、美妝、美飾“新三美”產業為核心、多種產業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圈。
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李哥莊鎮的城鎮化進程亦在持續加速與深化。
龍屯社區是由李哥莊鎮原來的11個村合并回遷的社區,共有回遷戶4191戶1.2萬余人。由于“三資”情況復雜、涉及產業項目眾多,如何做到全程公開透明,是龍屯社區“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
在龍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二樓和三樓,保留著原來11個村“兩委”辦公室。在每個辦公室門口的墻壁上,都張貼著該村集體當月的收支明細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該村集體當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包括各種項目收入、補助支付等情況。明細表上不僅有鎮級經管審計中心、村級經濟合作社和監事會的蓋章,還有鎮級審接員、村級負責人和報賬員的簽字。
記者看到,在明細表的右上角還有一個二維碼和財務公開監督電話,用手機掃碼可以進入膠州市“數字農經”信息化管理平臺。該平臺內容涵蓋農村“三資”管理、財務公開等,可與涉農金融、農村產權交易等平臺進行互聯互通。
李哥莊鎮經管部門負責人姜松表示:“‘數字農經’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有效減輕村級報賬員的負擔,實現審批過程一鍵追溯、資金走向全程留痕,有效預防了‘坐收坐支’‘白條頂庫’現象的發生。”
“村集體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這是大家伙兒最關心的事情,通過‘數字農經’信息化管理平臺,每一筆收支都清清楚楚,人人都能看得見。”龍屯社區大屯一村村民況成江告訴記者。
近年來,膠州市各村經濟合作社全部成立監事會,全程參與、審核并監督村級重大事項決議,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民主監督。為確保廣大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各村不僅利用公開欄、觸摸屏公開九宮格“三務”,還通過村民議事會、民主聽證會、“民主活動日”等開展面對面公開,并充分利用“數字農經”信息化管理平臺、“膠州三農”微信公眾號、微信二維碼、村莊微信群等各類渠道,將記賬原始憑證等逐筆逐項深度公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只要輸入本人身份證號碼,即可實現本村財務公開線上查詢。(記者 劉杰 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