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文山州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因地制宜“招小商”,著力打造“家門口的務工車間”,為搬遷群眾提供就地就近就業機會。2024年,文山州易地搬遷安置點共建成39個就業幫扶車間,吸納1632名脫貧勞動力和周邊3000余名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共有335個新型經營主體與4658戶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越來越多的群眾過上了幸福生活。
走進富寧縣安康小區的時租場地云南裕方輝制衣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里,“噠噠噠”的縫紉機運作聲音此起彼伏,裝領、拼縫、鎖邊……幾十名工人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著。富寧縣安康小區是易地扶貧搬遷城區集中安置點,居住著來自全縣11個鄉(鎮)的搬遷群眾505戶2015人。
群眾遷入后,如何穩住?富寧縣將安康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產業扶持項目列入城市基層黨建“書記領辦”項目,明確縣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制定立項書和實施方案,成立產業扶持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通過盤活閑置土地和勞動力資源,采取“黨組織+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運營模式,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為實現“社區微業”,促進群眾增收打好基礎。
目前,安康搬遷安置區已成功引進3家服飾公司在社區落地建廠,提供工作崗位200余個,時租空間每人每月工資性收入3000元左右,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當起了“上班族”,既方便照顧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從達成合作意向到項目落地建成僅用了15天,是家鄉各1對1教學項真金白銀的優惠政策和‘店小二式’的服務保障,讓我堅定了回家辦廠的信心。”朝林服裝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永金介紹。陸永金的車間就落戶在文山州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廣南縣蓮城鎮圓夢社區。
2024年10月,廣南縣開展“家門口的務工車間”省級試點工作以來,由縣委主要領導擔任“施工隊長”,制定“一企一專班”服務模式,由12個相關行業部門負責人以“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的方式,瞄準“小而特、小而精”的電子配件組裝、服裝生產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一線蹲點開展代辦領辦,通過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小商”44家,進駐圓夢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就有27家,新增就業崗位559個,帶動群眾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為解決入駐企業和務工群眾的后顧之憂,廣南縣制定“家門口的務工車間”擴容增崗就業優惠4類獎補措施,根據用工主體帶動就業人數情況,實行廠房租金、吸納就業補助等彈性獎補措施,還配套完善共享單車停放區、超市、便利店等設施,瑜伽場地打造舒適的“10分鐘工作生活圈”,在圓夢社區打造“幸福食堂”,解決員工食堂、子女入學、幼兒托管等一系列職工關心事。
走進馬關縣南山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化園區,十余個生產車間正在運轉,涉及糧食加工、電子產品、服裝生產、蔬菜加工、糧食儲備等多個行業。
“我年紀大了,出遠門找活也不放心,現在在家門口就有活做,很方便,九宮格工資也能夠維持家里的開銷。”來自馬關縣馬白鎮南山幸福社區搬遷群眾徐開局在家門口新開設的制衣廠應聘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3300元。
南山幸福社區是文山州第二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共有1501戶6112人。當地依托園區資源、口岸資源優勢,通過“云南數字招商平臺”等線上平臺,發布馬關縣招商項目信息,集中展示地理區位、資源要素、園區口岸、產業項目和招商政策,并在項目公開體教學例表中就企業用工、用水、用電等要素進行明確,讓招商體例表變成項目“落地清單”。
目前,南山搬遷安置片區已入駐企業14家,提供了超過2500個就業崗位,為搬遷群眾提供便捷、穩定的就業機會,實現了搬得出、住得好、有收入的搬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