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幾字彎”的頂端,一片富裕的平原湖泊,恰是“黃河百害、唯富河套”的內蒙包養網古巴彥淖爾市。
河套地域山水形勝,泥土肥饒,又有豐盛的水資本和年夜草原,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華夏王朝和南方游牧平易近族政權政治、經濟、文明來往交通融合的主要區域。戰國趙武靈王筑長城、建高闕塞,秦朝年夜將蒙恬率軍戍邊屯田,漢朝名將霍往病度陰山北擊匈奴封狼居胥,唐朝名將張仁愿安頓突厥降戶,清朝王同春開闢農田水利,古代愛國將領傅作義勇敢抗日、興修奮斗中學,新中國成立后李貴率領群眾挖排干……這片陳舊的地盤演出了有數風起云涌、蕩氣回腸的傳奇故事。
2024年7月16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狼山鎮光亮村應用年夜型結合收割機收獲小麥。圖片均為新華逐日電訊記者 李云平 攝
現在的巴彥淖爾市,積極融進新成長格式:共建“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國度西部年夜開闢和沿黃河經濟帶的重點城市,國度“十縱十橫”綜合路網的主要交會點,包蘭鐵路、京躲、京新高速橫貫工具,包銀高鐵正在加快推動,國道242北出蒙古國、南下廣西防城港,是溝通年夜東南、貫穿年夜東北、銜接蒙古國的主要關鍵。境內的甘其毛都港口是我國一類陸路港口,與蒙古國南沙漠省漢博格德縣的嘎順蘇海圖港口絕對應,成為中蒙煤、銅商業最年夜的公路港口。
已經依天時之便而成腴膏之地的巴彥淖爾,現在保持生態優先、綠色成長,正在培養“綠水青山釀成金山銀山”的永續傳奇:在保證國度食糧平安施展更高文用的同時,古代農業跑出“加快度”,對外開放擴容“伴侶圈”,河套文明扶植聚人心……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貫串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這條主線,辦妥兩件年夜事,弘揚蒙古馬精力,闖新路進中游,周全扶植黃河道域生態文昭示范區、防沙治沙模范區、古代高效農業集聚區、財產綠色轉型先行區、村落復興樣板區。
這是2023年9月25日拍攝的內蒙古烏梁素海的景觀色。
立異厚植“綠色底”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的烏梁素海是黃河道域最年夜的湖泊濕地,是把持京津風沙源的自然生態樊籬。每逢夏季,濕地迎來鴻雁、赤麻鴨等大量留鳥,浮現“飛鳥翔集、千叫百囀”的氣象。
烏梁素海生態維護中間主任包巍說,烏梁素海一向是黃河道域主要的天然“凈化區”。20世紀90年月以后,由于天然補給水量削減,加之工農業排水等原因,烏梁素海湖內生態效能嚴重退步,水質曾一度好轉。
題目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巴彥淖爾市推動烏梁素海流域山川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維護,由純真“治湖泊”向體系“治流域”改變,生態修復由“單要素”向“多要素”改變。今朝,烏梁素海水質總體顯明轉優、部分區域優于Ⅴ類,水面面積穩固在293平方公里,生物多樣性連續恢復,重現“塞外明珠”美景。
這是2024年7月5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戈壁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區。
在位于烏梁素海流域下游的我國第八年夜戈壁烏蘭布和戈壁腹地,磴口縣蒙能160萬千瓦光儲+生態管理項目方才并網發電,整潔擺列的藍色光伏板如同一片看不到邊沿的“藍海”,產包養網生的綠電源源不竭向外保送。“我們實行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摸索推行‘板上發電、板下蒔植’光伏治沙新形式,為戈壁光伏+生態管理供給示范。”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韓應聯說。
這是2024年9月21日拍攝的內蒙古河套灌區農田。
據巴彥淖爾市林草局局長陳海維先容,巴彥淖爾市境內分包養網布有烏蘭布和戈壁、河套灌區、沙化草原區等,生態管理義務較重。2024年,巴彥淖爾市綜合采取光伏治沙、造林、封育等辦法加年夜區域沙化地盤管理力度,完成林草生態扶植390.6萬畝,進一個步驟進步生態管理後果,完成年頭管理打算的130.2%。
今朝,全市兼顧推動財產治沙、科技治沙、全平易近治沙,構成“當局主導、主體多元、全平易近介入”的防沙治沙格式,不竭“鎖”沙逐綠,拓寬“綠色防地”,進一個步驟筑牢內陸南方主要生態平安樊籬。
矢志盛滿“中國碗”
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蒔植黃金帶,擁有1300多萬畝耕地,近年來,全市連續鼎力成長古代高效農業,讓“中國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糧、河套肉、河套果蔬,盡力為扶植國度主要農畜產物生孩子基地進獻氣力。
高尺度農田扶植是巴彥淖爾市成長古代農業的基本。為了讓“巴掌田”“花花田”釀成宜機宜耕、穩產高產的“整片田”,2024年全市新建和改革晉陞高尺度農田70.03萬畝,食糧蒔植面積穩固在548.25萬畝,食糧總產58.7億斤。2019年至2024年,累計扶植395.22萬畝高尺度農田,農業機械化、範圍化、財產化運營程度明顯晉陞。
記者在臨河區白腦包鎮鞋工場村訪問時看到,這里的高尺度農田示范區呈網格狀布局,主干道兩側分布著集中連片的耕地,灌渠、排水溝、防護林配套齊備。該村黨支部書記牛喜和說:“我們實行高尺度農田扶植,將疏散蒔植的碎片化耕地改革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堿能降’的高尺度農田,畝均減產食糧10%以上。”
據巴彥淖爾市副市長張如紅先容,巴彥淖爾市將高尺度農田扶植與鹽堿地綜合應用、高效節水、農業面源淨化防治相聯合,同步design、同步實行、同步生效,構成“高尺度農田+N”整合形式,完成農業生孩子方法年夜變更。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巴彥淖爾國度農高區引領下,巴彥淖爾市創立小麥、肉羊、玉米、向日葵、果蔬科技立異中間,繚繞小麥、玉米、向日葵三年夜農作物展開育種結合攻關。2024年,全市小麥、玉米、向日葵、馬鈴薯均創自治區最高單產記載;培養的肉羊新種類“華蒙肉羊”經由過程國度核定;培養的“巴麥13號”持續兩年創自治區小麥高產記載,已在新疆、甘肅、青海等地示范推行。
這是2024年6月21日拍攝的內蒙古河套灌區。
以水定產、量水而行、節水先行,巴彥淖爾市慢慢完成從曩昔的洪流漫灌到現在的精準澆灌。“2024年,我們對河套灌區326公里骨干渠道停止襯砌,骨干渠道襯砌率進步到55%以上,累計改良澆灌面積超400萬畝,農田澆灌水有用應用系數由2022年的0.478進步到今朝的0.527,完成持續兩年節水1億立方米以上。”巴彥淖爾市水利局局長王瑞強說。
堅固建立鏈式思想,以產業化理念推進農牧業成長,巴彥淖爾市連續強大上風特點財產成長,全力抓好肉羊、向包養網日葵、奶業、玉米、小麥、羊絨、辣椒、肉牛、華萊士、黃柿子、加工型蔬菜等11個財產集群扶植。2024年,全市重點農牧業財產鏈產值估計衝破900億元,國度級財產化龍頭企業達11家,自治區級財產化龍頭企業達120家,農牧業重點財產加工產值增加6%以上。
今朝,巴彥淖爾市是中國蜜瓜、葵花、肉羊(巴美)之鄉,是全國最年夜無機原奶生孩子基地、食用向日葵生孩子買賣集散地、無毛絨分梳基地、脫水菜生孩子基地,古代農牧業產物遠銷五年夜洲93個國度和地域。
全力擴展“伴侶圈”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的巴彥淖爾市,深度介入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打造對外開放微弱引擎,全力在扶植我國向北開放主要橋頭堡上作進獻。
近期,一列列滿載集裝箱的“烏拉特號”中歐班列從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產業園區駛出,將葵花籽等產物輸送到俄羅斯。自2022年1月初次開行以來,“烏拉特號”中歐班列運輸量和線路籠罩范圍連續擴展,累計發送48列,運輸貨色5.42萬噸,貨值達6.17億元。
“烏拉特號”中歐班列貨運線路西連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港口,東達天津港,向北可經過二連浩特港口通往蒙古國和俄羅斯,向南可縱貫廣西防城港,將成為巴彥淖爾市鼎力成長泛港口經濟的主要基本舉措措施。
2024年7月30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港口主動導向車(AGV)正在運轉。
在中蒙兩國之間最年夜貨運公路港口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港口,一輛輛滿載入口煤炭和銅精礦的貨車依序排列隊伍進境,一臺臺運載集裝箱的AGV無人駕駛車輛往來穿越。甘其毛都港口管委會主任敖日格樂說,2024年,該港口過貨量初次衝破4000萬噸,達4071.59萬噸,創下該港口通關以來全年過貨量新記載。
近年來,甘其毛都港口不竭推動基本舉措措施互聯互通、通關一起配合、平臺一起配合扶植,實行進境重載公路拓寬二期工程、AGV無人駕駛運輸公用通道、通關才能聰明管控中間等一批工程,極年夜晉陞通關過貨才能。出臺貨車存案驗放、特種車輛公用通道驗放、通關車輛預定驗放等多項辦法,發布“一站式”通關辦事,進一個步驟進步過貨效力。
據巴彥淖爾市商務局局長烏德木先容,巴彥淖爾市依托區位上風和特點財產集群,積極拓展外經貿雙向投資一起配合,慢慢構成輻射中東、東盟、中亞和遠東地域的國際營銷收集,供給倉儲、直達和分撥等辦事的企業累計達50多家,年新增海內倉進出口額1億元以上。
巴彥淖爾市不竭深化對外友愛交通一起配合,積極介入呼包銀榆城市群和黃河“幾字彎”都會圈協同成長,辦事國際外優質企業“請出去、走出往”,與比利時、japan(日本)、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度樹立溝通聯絡渠道,結合展開觸及教導、醫療、文明、經貿等多範疇的雙邊友愛來往交通運動。
河套文明耀北疆
一曲《敕勒歌》展示了草原盛景,連綿1000多公里的5萬多幅陰山巖畫活潑記載著河套先平易近打獵、祭奠、放牧、交戰等汗青圖景,總長度1000多公里的長城默默見證中華平易近族的汗青變遷……
憑仗豐富的汗青文明底蘊,近年來,巴彥淖爾周全打造融白色文明和草原文明、農耕文明、黃河文明、長城文明等于一體的北疆文明河套篇,繚繞北疆文明“愛國、虔誠、連合、擔負”的焦點理念,連續做好河套文明研討闡釋、宣揚推行、精品創作包養、遺產維護、熱心惠平易近、文旅融會,為打造北疆文明brand進獻氣力。
2024年8月8日晚,以歌頌和弘揚“三北精力”為主題的二人臺古代戲《好年夜一棵樹》在河套文明藝術中間劇院演出。
2024年11月19日晚,巴彥淖爾市直屬烏蘭牧騎(市歌舞劇院)原創作品二人臺古代戲《好年夜一棵樹》在內蒙古藝術劇院音樂廳出色演出,讓寬大不雅眾豪情彭湃、潸然淚下。“該劇深入掌握北疆文明與時俱進的立異性,以歌頌和弘揚‘三北精力’為主題,經由過程離合悲歡的感情故事反應本地生態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時期劇變。”巴彥淖爾市歌舞劇院院長王雅莉說。
片子《片警寶音》榮獲第十八屆中國片子華表獎,烏拉特平易近歌、河套登山調等被列進國度級非物資文明遺產名錄,多部作品取得內蒙古自治區精力文明“五個一工程”、“索龍嘎”、“薩日納”獎……巴彥淖爾市河套文明扶植一日千里,慢慢構建起較為完整的河套文明研討系統,涌現出一大量歌頌巴彥淖爾改造成長新變更新景象,具有河套特點、河套作風、河套滋味的優良文藝作品。
內蒙古河套文明研討所所長阮持領先容,為傳承成長河套文明,巴彥淖爾市成立北疆文明研討院,組建河套文明研討智庫,建成內蒙古師范年夜學北疆文明遺產研討中間河套基地,舉行河套文明傳承與成長學術交通會,體系性、多角度、全景式、平面化展示河套文明的厚重汗青,河套文明著名度、吸引力不竭晉陞。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巴彥淖爾市打造出一條集越野穿越、汗青人文與天然景不雅于一體的“渡·陰山”自駕游線路,路過陰山巖畫、雞鹿塞遺址、漢長城遺址等汗青遺址,展示從青銅器時期到鐵器時期的汗青人文風采。
“‘渡·陰山’自駕游線路火爆出圈,進選內蒙古4條重點推舉精品游玩線路、《中國car 觀光白皮書》10年夜自駕游玩線路,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體驗自駕探秘的豪情、感觸感染北疆文明的魅力。”巴彥淖爾市文旅廣電局局長劉雪說。(記者劉偉 張云龍 李云平)